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陇原明珠 村如画卷 ——静宁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暨新农村建设纪实

    信息发布者:尚艺空间
    2019-03-31 22:04:28    来源:甘肃静宁门户网   转载

    作者:静宁圈子
    链接:http://www.vccoo.com/v/8b85b6
    来源:微口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陇原明珠 村如画卷
    ——静宁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暨新农村建设纪实

    美丽乡村示范点界石铺镇高堡村

    近年来,静宁县立足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的产业优势,抢抓国家、省、市加快新农村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机遇,果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构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富民产业发展、村风民风和谐”的美丽乡村,以饱含文化特色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幅独具静宁风格的“金果家园”风光。

    紧抓龙头规划,绘制农村新蓝图

    静宁立足县情实际和乡村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经济实力、村庄现状、文化风情等,因地制宜,按照梯次推进、分类建设、点面结合、整体提升的规划思路,准确定位发展方向和建设模式,全力打造以“金果家园”为主题的美丽乡村。

    目前,以国道312沿线和葫芦河流域为主轴,全力创建了10个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累计建成“万村整洁”新农村示范村186个,并在不同层面开展“五村联创”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活动。

    通过调研论证,该县聘请专业设计公司,科学编制了美丽乡村、万村整洁村庄整治规划,并制定了美丽乡村、万村整洁村建设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五村联创”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该方案显示,每年将重点规划创建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3个县级美丽乡村、40个‘万村整洁’暨县列新农村。到2020年,要使美丽乡村示范村占到村总数的10%以上,所有行政村将达到‘五村联创’要求。

    并严格按照“产业规划合理到位,村庄整治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分区合理,服务设施布点合理,住房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符合农民生活习惯”的要求,突出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民俗文化。该县农工办主任柴福喜认为,惟其如此,才能为今后全县有条不紊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分类建设新农村提供指导依据。

    据了解,该县今年建成以界石铺镇高堡村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型”示范村4个,城川乡吴庙村为主的“产业支撑型”示范村23个,八里镇关道岔村为主的“旧村改造型”示范村17个,威戎镇武高村为主的“集中新建型”示范村5个,曹务乡永丰村为主的“五村联创型”示范村21个,探索出了以上符合静宁实际的“五种建设模式”,为创建独具静宁特色的美丽乡村明确了方向。

    强化产业支撑 三农新时代

    “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在贫困地区依托产业支撑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子,把产业开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工作上予以引导,政策上给予鼓励,资金上加大扶持,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增收’的局面。”

    该县县长张兴荣认为,产业支撑是推进静宁县新农村暨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让农民住上好房子,更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活到90岁的人,原以为这辈子只有住土坯房的命,没想到我还能住在这红顶青砖、粉刷得亮晃晃的大洋房里洗上热水澡。”坐在整洁宽敞的新房里,八里镇关道岔村的马玉堂老人感慨眼前的变化。他说,这几年村上扩果压粮,家里种了6亩苹果,去年还盖了新房。

    富民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产业效益的逐步提升,无疑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和物质基础,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自建积极性。该县将发展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加快苹果产业适宜区全覆盖步伐,促进苹果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层次和持续发展。

    2015年,静宁县挂果园面积达到55万亩,果品总产量68万吨,预计实现产值25亿元,收入过亿元的乡镇有10个,过千万元的村有82个,收入10万以上的户有15347户,带动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13元,比1985年的208元增长了26倍。

    此外,该县年均推广高效旱作农业80万亩以上,畜禽饲养量达到258万头(只),产值逾2.9亿元。全膜玉米、洋芋、瓜菜、畜牧成了苹果产业之后又一新的增收点。同时,大力发展储藏、营销、加工和技术服务、纸箱包装等关联产业,努力提升产业附加值,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预计示范村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7000元以上。

    在产业的支撑带动下,静宁农村焕发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群众生活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全县建成新农村186个,农民新建住房39201户,农村小汽车拥有量超过5000辆,90%以上的农户有了农用三农车,平均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36部,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80%。

    反过来,农村环境的极大改善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方式的转型升级,倒逼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更新和改进,形成了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借力文化创意 描绘乡村新画卷

    以“同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为切入点,该县把生态、民俗、文化等理念植入美丽乡村规划及建设的全过程,依托厚重的丝路文化、成纪文化,突出苹果产业文化和农耕民俗文化特色,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八里镇关道岔村,70岁的静宁民俗学者王知三畅游了民俗文化广场上的古韵流乡文化传承园、金果飘香生态采摘园、农耕文化体验园三个主题园区和关道岔村农耕文化博物馆,被该村融生态、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建设理念深深吸引,不禁赞叹:这次第,怎一个“美”字了得!

    王知三认为,关道岔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不仅仅展现了农村之“美”,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使整个村子的建设风格独树一帜,以文化创意取胜。

    该村建成的花卉园、柳园、采摘体验园、茅草亭等8处观光旅游景点,也为村上发展生态旅游业点亮了一盏明灯。通过项目带动,发展产业,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950元增加到2015年的5140元,增幅达74%。

    界石铺镇高堡村同样属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民居改建一新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与关道岔村不同的是,该村在建设过程中侧重考虑到自宋朝戍边大将高旺屯守陈兵于此以来丰富的村文化历史,从而建成了高堡村村史馆。特别是,其间陈设保存了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和上世纪50年代以来包括期间的一些重要文献资料……

    像关道岔、高堡这些示范村均呈现出特色文化明显、支柱产业成型、公共设施配套完善的特点,各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安全房,用洁净能源、居优美村庄、树文明新风、享和谐社会”的目标,形成了宜业宜居、休闲观光、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格局。

    王知三感叹静宁如今的人居环境与30年前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全县的整体面貌变化巨大。过去,放眼静宁大地,全是一片死寂的铅灰色,看不到一点绿意,皱巴巴的黄土沟壑间点缀着坍塌破旧的土坯房。现如今,漫山遍野、庄前屋后全是苹果树,十里八乡建设的“金果家园”点缀其间,旖旎秀美、如诗如画。

    据了解,静宁县的新农村示范村,除了商贸、信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完善外,各村果园面积均占到耕地60%以上;砖木砖混结构住房达到80%以上,无危旧房屋;示范村道路硬化通达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均达100%;太阳能路灯、热水器等清洁能源普及推广使用,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90%;林草覆盖率、村庄绿化率达到35%以上;村庄亮化率达到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85%。

    抢抓项目机遇 建设陇原新明珠

    面对大量的资金需求,该县以美丽乡村、“五村联创”示范村建设为平台,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投”、项目“引”、部门“帮”、农民“筹”的新农村建设多元化投入和项目整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实现了项目效益最大化。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其中,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20余类项目资金6亿元,群众自筹14亿元以上。

    特别是,以“五村联创”为抓手,把30个万村整洁示范村做为重点,紧抓项目夯基础,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公共服务配套和特色产业开发,实行水、路、房等基础设施全覆盖。并常态化开展“清垃圾、清柴草、清土堆、清残垣断壁、清庭院”为主的“五清”活动,集中整治“农村棚圈乱搭、厕所乱建、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的“六乱”现象,取得了村庄综合整治的明显成效。

    三年来,年均改造危旧房屋5000户,硬化村社道路300多公里,自来水入户2000多户,栽植绿化树木4万多株。静宁农村面貌和农民住房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公路建设里程、投资总额、质量标准均创新高,群众出行条件显著改善,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7.9%,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5.9%。

    该县建管并重、高度重视示范村精神文明建设,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在继承发扬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建诚信守法、开放进取、奉献拼搏、艰苦创业的新型乡风,评选出“和谐五星”农户3000多户。

    正如该县县委书记王晓军所言,静宁是个农业大县,要想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把农村工作做好、做实,必须推进以“五村联创”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才能建出一个“富裕、美丽、文明、活力、平安”的新静宁。

    静宁城乡面貌的整体提升,特别是清洁能源项目在农村的普及推广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村绿化、亮化、美化工作的同步跟进,使得“苹果之乡”——静宁日渐变成了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闪耀在陇原大地上,成为家家守护、户户珍爱的生态宜居之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