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靳坪村 740602.nync.com 欢迎您!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迁移,造成农村地区一度陷入“消亡”状态。而造成乡村“消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地区工业化的极度不发达。由于没有工业作为基础,这不仅不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造成劳动力大量流失。怎样发展好乡村工业,是我国今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自从信息技术革命以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游离于现代文明之外的格局。在高速网广泛覆盖全球的今天,乡村与城市在使用信息上的同步性,为乡村就地融入现代经济网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欧洲的工业化是在铁路技术支撑下完成的;美国的工业化是在高速公路和飞机的支撑下完成的;而走向工业化的现代中国,除了拥有使空间扁平化的信息技术之外,还有已经形成的高速网、村村通的公路网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高铁网。站在历史高点的当代中国所拥有的综合交通网,已经将中国城乡在空间上连成一体,中国的许多乡村、特别是比邻城郊的乡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封闭、保守的乡村,而是正在成为几乎和城市一样同步享受信息与物质消费、可以同城市一样承载产业发展的乡村。
事实上,对于中国农村能否发展产业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与解读的现实问题。从20世纪的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最早进入市场的工业化产业,并不是从城市开始的,而恰恰是从村镇开始的。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国乡镇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农村无法发展工业的神话。中国的乡村和小城镇,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以来之所以被边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21世纪后启动了政府主导的大城市发展战略。由于社会资源过度在大城市集中,不仅使传统乡镇企业发展衰落,而且也使县域经济出现了边缘化趋势。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乡村产业的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其次,进入21世纪以来,主导中国经济增长的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产业。由于这些产业在大城市发展更具有优势,这些产业与城市扩张便形成互动效应,在大城市承载工业化优势的同时,随着社会资源向大城市集中,整个社会对农村发展丧失了信心。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兴起的新能源革命与生态经济,以及目前的中国经济转型,为边缘化的中国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契机。如果说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为乡村承载现代产业经济提供了可能性条件,那么在生态经济推动下回归自然的低碳消费、在中国消费升级推动下的文化性消费等,则为中国乡村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动力。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有五类产业将会成为中国振兴乡村文明发展的新兴产业:
一是生态有机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无公害粮食、有机食品需求迅速增加,高附加值的农业生态产品将成为未来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有机农业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市场上有机蔬菜的价格是一般蔬菜价格的3至5倍,有机粮食价格是一般粮食价格的1至3倍。
二是乡村旅游业。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乡村旅游正在快速发展之中。我国广袤的农村聚集了全国大约70%的旅游资源,浓郁的乡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族特色和秀美的田园风光,使我国的乡村旅游充满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中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三是乡村手工业。出于低碳与文化品位需求,具有文化、低碳和人性化特征的手工业品,正在受到城市消费者的青睐。在需求的推动下,借助现代市场经济、乡村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中国的乡村手工业正在悄然复兴。目前乡村手工业已经成为许多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是乡村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有多样化农业发展特征的国家。依托各地特色的农副产品形成的生产、加工产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从2003年开始中国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出现快速上升的势头。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农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乡村新能源产业。我国60%左右的农村人口仍然靠传统的秸秆和薪柴等解决能源问题。全国农村每年直接消耗的各种能源相当于5.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改变农村能源使用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农村发展沼气、太阳能、风力发电、微型水电、生物能源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述关于我国乡村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的展望,是十分具有实践性效果的,随着中国乡村各方面基础措施建设的逐渐完善,未来乡村新兴产业将会为农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条件。乡村生态产业将会成为支持古老乡村文明的复兴的经济基础。